华中农业大学 信息门户
banner
资助如光
发布时间:2022-09-23

资助如光,照亮求学之路

(图一 本科毕业照和研究生毕业照)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家庭的长女,似乎天生“懂事”。打小,我便是邻里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做家务、干农活、照顾弟弟妹妹样样拿手,学习上也从没让父母操心过。母亲因腰伤干不了重活,父亲外出打工的日子里,我一个人慢慢地将小麦、玉米、花生半袋半袋地背到屋顶晾晒,天黑了再收下来。日出又日落,我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慢慢成长。

尽管条件艰苦,父母还是拼命挣钱送我上学。我上学的方式不断“升级”,先是步行到村头上小学,骑自行车到镇里读初中,坐公交到市里念高中,直到后来坐火车到武汉读大学,我离家越来越远,每次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BCC6

(图二 举办学生活动)

支撑我越走越远的,是相伴一路的资助。义务教育阶段,我受益于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安心地完成了学业。在高中,我凭借优异成绩获得了各类奖学金,以此补贴学费和生活费。高二那年,经过老师推荐,我得到一对好心夫妇资助,我称呼他们为贵叔和芳姨。他们在茫茫人海中选择了素未谋面的我,让我终于不再为生活所困,我发自内心地感激他们。从此,我的人生也多了一个新的使命,就是像他们一样去守护一颗追梦少年的理想,在未来的岁月里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2015年8月,我收到华中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激动。然而,随之而来却是全家的满面愁容。即便是在今天,7000元的学杂费于我家而言仍是一笔“大钱”。幸运的是,学校为经济困难学子开辟了入学“绿色通道”,我第一时间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为了攒够更多生活费,那个暑假,我和母亲去郊区花卉基地打工,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母亲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手臂也被花刺杂草划出一道道口子,看着劳累的母亲,我难过地想哭。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勤劳的他们懂得最朴素的道理: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们总说,就算“砸锅卖铁”也会供我们兄弟姐妹上学。


(图三 楼管会值班)

第一次坐火车,父亲送我到武汉读大学。与父亲分别前,我只问他要了200元生活费,我宽慰他说:“这已经足够了,过段时间贷款的钱就到账了。”其实,我早已打算参加勤工助学挣生活费。图书馆整架员、勤工中心保洁员、楼管会楼管员、食堂打饭员等等,四年来,我扮演了几乎所有勤工助学“角色”。平时一有空我就去做兼职,在校外发传单、在超市里打零工、在步行街的食品店卖鸡排。武汉的冬天很冷,但学校为贫困学生提供的餐费、寒衣、寒被补助和路费补贴总能温暖学子的心。因为这些经历,我懂得了自立自强和感恩奉献的可贵。贫穷对我来说并不是一道不可揭露的伤疤,而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我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换来了自己的尊严和他人的尊重。


(图四 学生干部证件)

我的优秀校友徐本禹大哥曾说:“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 我希望自己能承担更多的责任,贡献更多的力量。大学期间,我担任过班级团支书、学习委员、党建组织部负责人、党支部副书记,还参与了学校齐民学社组织的爱心家教。大学四年,我获评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勤工助学先进个人、优秀本科毕业生等荣誉,这些是我成长的印迹,是我前行的阶梯,让我更有自信去一次次挑战自我。


(图五 实验室做实验)

研究生期间,我专注于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依靠国家每月500元的助学金和课题组的补助,我三年的硕士生活有了保障。过去的两年,我获得了研究生冬寒困难补助800元、困难研究生党员补助500元等,这些补助犹如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候给予了我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我心无旁骛地学习,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研究生等荣誉,连续三年获得了三好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这些奖助学金还支持我完成了雅思考试和博士申请。

资助如光,照亮一个农家女孩儿的漫漫求学路。我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中如是写下:“感谢国家和学校,让有梦的学子可以无畏追光。我可以读书至今,不仅因为自己心怀梦想、不懈努力,更多的是得益于国家、学校的支持与关怀。不论是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还是学校的勤工助学、奖优助困,都足以为一名平凡学子的求学之路点亮前行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