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燃爱心,只为留守儿童插上梦想的翅膀
中国结、七彩花、荆楚文化、植物贴图、主题演讲、安全急救常识……你一定想不到,这些元素出现在了荆州市藕池镇和大垸镇新桥村的一群留守儿童的暑期课堂上,这是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勤工助学组织成员给当地留守儿童精心准备的一份“特别礼物”。2支支教队伍,20名大学生,100多名留守儿童,一间村委会会议室改造成的简易教室,成了这个夏天藕池镇和新乡村一道别样的风景。
七彩课堂,折出梦想
早上7:30左右,大垸镇新桥村下起了瓢泼大雨,但是大雨仍然抵挡不住孩子们上课的热情,他们知道,今天是他们期盼的又一节手工课,他们不想错过。家长们冒雨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村部上课,
8点钟,孩子准时到达课堂,并开始了有趣的手工课。支教队员李翠翠作为老师,先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五张颜色相同的正方形纸片,一接过彩纸,小朋友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裁正方形,动作快的还不忘拿到老师面前炫耀一下。当天的手工课要求每个小朋友完成一个彩花作品,受到“七色花”故事的启发,很多小朋友打算用不同颜色的彩纸做花瓣。可是老师只给了每个小朋友同种颜色的两张纸,同一排的小朋友就将自己的纸片进行了交换,换成了不同颜色的纸片来折造自己的七彩花。在支教队员的引导下,一朵朵七彩花陆陆续续“绽放”。一年级的小朋友黄文博拿着自己制作的七彩花跑到李老师面前说:“翠翠姐姐,这是我的七彩梦想花,我把它送给你,谢谢你教会了我折花。”
就在几天前,支教队员们还在手工课上教孩子们编中国结,让孩子们用自己捡的树叶制作小动物拼图。“我们一开始只是想通过手工课增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感恩老师。能够带给他们快乐和成长,我觉得我们的做这些是有意义的。”支教队员李翠翠说道。
荆楚文化,放飞梦想
“同学们,你们有去过荆州古城吗?去过的能不能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讲讲自己在那儿看到了什么呢?”话音刚落,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要上台发言。“我去过荆州古城,我看过凤凰涅槃的图腾雕塑”,在支教队员吴刚主讲的“荆楚文化”课堂上,坐在第一排的小朋友豆豆的声音让整个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孩子们发言结束后,吴刚开始给孩子们介绍荆楚文化:“凤凰是楚国的图腾,象征着筚路蓝缕,浴火重生的楚文化精神。” 随后,吴刚还播放了《楚国八百年》纪录片,分析“楚”字的结构,通过简单的文字构造,让孩子们了解楚国的由来,品读楚国祖先的故事,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楚国的历史。
吴刚谈到,在引导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同时,推动楚文化传播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成长。“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课程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希望他们通过先人的故事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在遍布荆棘的路途上勇敢前行,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远——这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鞭策!”
感恩之声,追逐梦想
“我感恩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感恩老师们教育我成长,更感恩暑假一直陪着我的华农的哥哥姐姐们,是他们增长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是他们让我第一次有勇气站在讲台上。”在新桥村支教队员们为孩子们组织开展的“感恩于心,施恩于行”主题演讲比赛现场,六年级的岳欣大胆的把心中的感恩表达了出来。半个多月来,这样的声音一直不断的传递给每一个支教队员。“有个小朋友课后一直跟着我,甚至偷偷告诉我希望我们能一直留下来......”支教队员李龙玲脸上洋溢着自豪,“也许这就是我们支教的意义,能与这样一群活泼而充满生机的‘小太阳’度过暑假,是他们的快乐,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7月28日,结束支教活动返回武汉的队员们都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杨涛的爸爸。您们每天都在为孩子们辅导,还冒着酷暑(走)家访辅导,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我不会华丽的言词只能从心里说:谢谢!谢谢了!我相信这个暑期是孩子们最最难忘的,希望他们以后会像你们一样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是一名在外地打工的父亲在听说孩子暑期的经历后向队员们表示感谢。队员们纷纷表示,看到类似的文字,心里感觉暖暖的。“孩子父母的支持鼓励,让大家更有力量走下去……”
据悉,在学校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大学生勤工组织在大垸镇新乡村支教已经坚持了四年,支教队员还向留守儿童捐献出2000元“自强基金”。今年7月,学校进一步与地方政府合作,在藕池镇建立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支教队员针对当地留守儿童开展特色课堂、素质拓展、家庭走访、爱心陪护、课业辅导等,受到了当地政府与村民的欢迎和认可。大学生勤工组织团队负责人之一卜祥利在7月学校学工处一行看望支教队员的座谈会上汇报道:“孩子们没有父母陪在身边很可怜,我们能做的不多,只是希望能够给孩子们敲开一扇门,打开一扇窗,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支教队员教孩子折七彩花
小孩子自己做的中国结
小朋友正在演讲
学校在藕池镇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文字编辑:卜祥利、刘红梅
图片:樊自磊、许修剑
审核人: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