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5日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助学贷款提额降息,惠及学生 3400多万人次。
学校资助工作和受助学生第一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收听收看开幕会,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畅谈学习体会。
园艺林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林辉:
今年两会,国家再次释放出重视教育公平、加大学生资助力度的强烈信号,特别是国家奖学金提标扩面、助学贷款提额降息等政策,让我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学生资助工作者,如何构建“有深度、有广度、有效度”的工作机制,让学生们感受到“有温度”的育人氛围,需要我们久久为功。 一是立足资助“深度”,扩大教育公平理念传播。 在政策宣传方面,既要凸显出打破经济壁垒的有效性,也要激发学生对自身发展权利的重视和追求,从而在校园内形成积极向上,追求公平的良好氛围。二是着眼资助“广度”,促进育人理念贯穿资助全过程。 在资助申请、审核、发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结合乡村振兴开展实践活动,培养“三农”情怀,将成长动力融入资助全过程。三是致力资助“效度”,以创新举措提升资助育人质效。将资助工作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国际交流平台、网络融媒体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载体上,充分发挥“资助+X”的融合育人功效,不断促进受助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未来,在持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育为导向、资助为手段、育人为目标,不断提升资助育人质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这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遵循。当前,学生资助工作已进入助困与助发展深度融合的阶段,我们要从铸魂育人的高度来把握,要从五育融通的深度来谋划,要从为学生全面发展积蓄势能的实度来推进。华中农业大学坚持“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育人理念,把精准资助做细,把发展型资助做新,依托学生发展中心,用心实施“金种子”计划,有效提升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成长发展提供了厚实支撑。学生资助工作是传递党和国家民生关怀温度、彰显学校育人情怀的事业,我们要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研究生院资助工作人员董晓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家奖学金提标扩面、助学贷款提额降息”等一系列教育民生举措,让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青年成长的殷切关怀,也更加明晰了新时代资助工作的责任担当。这些举措不仅直接减轻了学生经济负担,更体现了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在倍感鼓舞的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
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育人实效,是新时代资助工作的核心命题。未来我们将着力构建“精准识别、精神培育、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在精准资助上下功夫,在精神引领上做文章,在能力培养上求突破。将资助工作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让每一位受助学生都能在华中农大这片沃土上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科人才。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研究生辅导员马雨欣: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全国两会召开,教育公平与资助育人成为民生热点。近年来,国家奖学金提标扩面、助学贷款提额降息等政策逐步落地。作为负责经济资助工作的辅导员,我在政策细节中触摸时代脉搏,在学生的成长中见证教育公平的温度。
去年深秋,贵州农村的小芳因家庭变故,学费无着,几欲放弃学业。“贷款额度提高后,学费住宿费全包,每月还能省下500元生活费。”如今,她已获得甲等奖学金,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正如报告所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助学贷款提额降息政策切实缓解了寒门学子的后顾之忧。
国家奖学金名额翻倍,评审组老师有了更多温暖选择,覆盖更多品学兼优的学子;基础学科、乡村振兴等专项奖励,如灯塔指引青年成长方向。家庭困难的小林获得冬寒困难补助后,愈发坚强:“我会克服困难,学好专业知识,把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从“兜底保障”到“发展赋能”,从“经济帮扶”到“价值引领”,2025年两会关于学校资助育人的讨论,将更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青年成长需求。作为辅导员,我期待政策创新的星火,照亮更多学子的成才之路,让教育公平成为社会进步的温暖底色。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辅导员晏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为我们的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的政策支持,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中央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坚强决心。作为涉农高校的一名辅导员,我要努力学习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方法,一丝不苟地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引导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殷嘱托,传承华中农业大学“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感恩新时代、感恩伟大的祖国,努力提升自主学习力、实践创新力和数智创造力,成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新人,为乡村振兴和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园艺林学学院2024级研究生吴雪宁: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资助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也在我校资助工作人员中激起热烈讨论。作为一名曾受学院临时补助的学生,我深知这些政策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两会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扩大政策覆盖面。这一消息让资助工作人员倍感振奋,因为每一笔资助都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帮助他们追逐梦想。希望学校资助工作人员能严格落实政策,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确保每一份资助都能及时、准确地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同学手中。
这几年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国奖名额增倍,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从生活保障到学业支持,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就像我自己,家庭困难时得到学院临时补助,让我能安心学习,也更有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些政策不仅缓解了经济压力,更给予精神鼓舞,让我们有信心去追求知识,实现自我价值。
在两会精神引领下,相信学校资助工作将不断优化,为更多像我一样的学生点亮希望之光,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022级本科生刘佳衡:
此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助学贷款提额降息的工作做了回顾,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消息一出,我和广大学子一样,倍感鼓舞和振奋。此项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学生这一重点群体的关照与帮助。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作为一名农林院校的在读学子,我深感责任和使命在肩,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我们接力奔跑,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沉心静气,把课堂所学融于实践锻炼之中,在此新征程的起点和青年一代的动员令下,不断加强自己的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把“永久奋斗的青春”作为一种执着的信念,从中汲取力量,努力成为敢闯会拼的时代新人,在接续奋斗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贡献青春力量!